入伏的时间 入伏如何养生保健.txt

入伏的时间 入伏如何养生保健.txt_第1页
入伏的时间 入伏如何养生保健.txt_第2页
一、什么时候开始入伏“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这是因为逐渐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二、入伏养生4原则补气去火一到夏季,高温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让人上火,从而引起情绪不稳、失眠、暴躁焦虑等症状。因此在夏季如何科学去火是很重要的事情。入伏之后我们可以多吃一些西红柿、苦瓜、苦菊等性凉的蔬菜,借此来去火;此外鸭肉和适合在夏季食用,包括酸萝卜老鸭汤、绿豆老鸭汤等,不仅能够降暑去火,同时也能补气,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补水养生夏季高温容易造成我们体内缺水、严重的还会引起电介质失衡、从而造成一些身体上的疾病。所以夏季我们要注意补水。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补水不是让我们贪凉喝各种冰凉饮料或者冰水,即便是夏季也依然应该以温水为主,温水不仅能够补充水分、同时也会避免凉水对我们的肠胃造成伤害、符合养生之道。同时也要提醒大家,温的白开水是夏季最好的饮品,其中也可穿插各种自制果汁,至于超市上架的各种饮料建议大家还是尽量少喝。新鲜多元夏季瓜果蔬菜种类丰富,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多远的选择。夏季吃水果蔬菜时我们要注意多选择一些富含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的品种,来弥补夏季我们失掉的水分中所含有的上述元素、保持体内营养均衡。多甘多酸很多人喜欢在夏季喜欢吃冰凉的东西、喝冷饮,不仅起不到养生作用、反而会引起湿热入侵身体。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我们可以多吃一些甘凉或酸的东西,譬如西瓜等,起到降暑养生的作用。三、入伏户外养生1、外出防晒防中暑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当最高气温超过30摄氏度时,人要减少运动量,不要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并保持充足的饮水。三伏天最好避开中午出门,减少中暑的几率,同时,身边还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一般来说,上午十点到下午三四点,紫外线系数最高,容易中暑,大家最好在此期间减少户外活动。要外出的话,要做好相应的防暑措施,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防晒霜。可以多喝些淡盐水和绿豆汤,消暑又补充水分。若自己或亲友出现头昏眼花、胸闷、恶心等中暑先兆,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去阴凉处。喝清凉饮料,必要时可在头部、腋下或腹股沟处放冰袋或洒凉水。若出现血压降低、虚脱等症状需及时就医。2、运动选好时选对法虽然说有“冬练三九、夏练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

参与评论可获取积分奖励  
林之风文档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林之风文档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