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季露营如何保暖取暖1、冬季在户外所面临的最大危险来自徒步和露营中的低温,必须做好保温,严防冻伤和失温。2、雪地宿营睡袋不能直接放在冰雪的地面上,可把松树枝和外衣铺在睡袋下面,以免人体使冰雪融化而发冷。3、在使用睡袋前应使其充分蓬松,这样保温效果更好。4、睡袋必须经常保持干燥,晴天时应将其晒干。5、睡袋每次使用后,要把袋内的暖空气放掉,以免暖空气遇冷后水汽凝结弄湿睡袋。6、进睡袋时衣服不可穿得过多,穿多了会使人出汗,致使睡袋潮湿,而隔热性能降低。7、服装、手套和袜子,夜间最好用火烘干或放在睡袋里,在人睡眠时用体温使其干燥。8、鞋也放在睡袋里面,如把鞋子放在睡袋外面,到第二天早晨,它会被冻硬,不仅不好穿,而且还会磨伤脚。融化冻鞋子要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9、不可穿着鞋子烤脚,这样不但不易烘干,反面使鞋内产生水汽,再外出时在冰雪中步行会凝结成冰,容易发生冻伤。二、冬季取暖小心几大误区误区一:饮酒御寒。饮酒后有浑身发热的感觉,这是酒精促使人体散发原有热能的结果。酒劲过后,因大量热能散出体外,反而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导致酒后寒。误区二:热水洗脸。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气刺激下,汗腺、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当遇上热水时则迅速扩张,但热量散发后,又恢复低温时的状态。毛细血管这样一张一缩,容易使人的面部产生皱纹。误区三:蒙头睡觉。有些人习惯把头蒙在被窝里睡觉,感觉上暂时可能会暖和些,但被窝里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洁气体却越积越多,所以蒙头大睡后,你经常会感到昏昏沉沉的,全身疲乏无力。误区四:衣服穿厚才保暖。寒冷的天气,有的人为了保温防寒,穿得鼓鼓囊囊,以为穿得越多越暖和。其实,这是片面的。因为衣服本身不产热,只起到隔离的作用,使得衣服与肌体、衣服与衣服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小气候区,使人体的热量得以保存,从而感觉到温暖。如穿衣过多过厚,则由于热量大,会使皮肤血管扩张,流向皮肤的血流增多,从而增加了散热。这样,反而降低了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三、老年人冬季取暖注意事项1、不推荐老人选择小太阳,因为小太阳属于局部加热,离得远便没有效果,取暖效果一般。此外,老人皮肤敏感度降低,离小太阳过近,时间长了容易造成烫伤。床单等用品离得过近,时间长了也容易引燃发生危险。2、电暖风虽然小巧,价格便宜,加热效果也不错,但因为有噪音,也并不适合老人使用。3、最好选择带有遥控设计的取暖器。4、红外线取暖设备放射远红外线电波,柔和,适合老年人使用,尤其是老人多数腰腿不好,可以借助这台远红外线设备烤烤腰腿。5、冬天多活动,一来能锻炼身体,二来可驱走寒冷,但对老年人来说,运动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别选择那些活动幅度过强、活动量太大的运动项目,而应选择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运动量小的项目。6、如果在运动后出现头晕、头痛、四肢乏力、胸闷气短、失眠多梦等症状,说明这项运动的量过大,就应该注意减少运动量,要及时停止不良反应特别大的运动项目。7、每天晒一会儿太阳本是好事,因为适当晒太阳有利于机体对钙质的吸收,但晒太阳也有个度,如果时间过长则对身体有害无益了。因为日晒过长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大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侵袭人体,还可诱发许多疾病。8、由于大多数老年人怕冷,在睡觉时都喜欢贴身使用热水袋,或让电热毯把被窝搞得热热的以驱寒取暖,这样常常会造成皮肤红斑或烫伤,一般室温达到18℃~25℃时,是人体适宜温度,就无需用其他方式来加温取暖。9、有些老人冬季喜欢捂头睡觉,以为这样可以暖和些,而这样的睡眠方法对健康是有害无益的。因被窝内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废气逐渐增加,可影响正常的呼吸运动,甚至造成窒息另外,缺氧也易诱发心脑血管病。10、有些老年人有饮酒御寒的习惯,其实,饮酒不仅不能御寒,反而能引发许多病症。饮酒后浑身发热是因为外周血管(如皮肤内的微血管)广泛扩张,热量通过皮肤向外散发而致。但是酒精不同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能量物质,产生热量有限,所以喝完酒后,机体这种不正常的散热会使热量大量丢失,温和的感觉最终会被寒...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