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形性日光疹有哪些症状表现呢皮疹出现在阳光直接照射的暴露部位,面部、颈部、手臂、手背处最多见。不同患者的皮疹外形各不相同,但同一个患者每次发作的皮疹是相同的。每次出现日光疹大约持续3~5个月。根据皮疹形态分为湿疹型、斑块型。多形性日光疹好发于成年人,多在春末夏初季节受到比较厉害阳光照射后发病,而到了秋冬季节时,疾病自然痊愈。在临床医学上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遗传与地理环境可能是重要致病因素。大多数认为是由日光致敏引起的迟发性变态反应。本病对紫外线照射引起改变的皮肤抗原的免疫致敏性。其致病光谱主要是中波紫外线。日晒过程及所承受照射量大小,不同病人其差异很大。部分病人有家族光敏史。多形性日光疹表现为皮肤发红、肿胀,表面可见密集的针头至米粒大小丘疹、水疱,严重时水疱出现糜烂、结痂及脱屑,症状与湿疹的表现相似,同样也有剧烈发痒。反复多次发作者,皮肤增厚、皮纹变粗,摸上去比较粗糙。斑块型皮疹为红色或暗红色的片状,也可以是稍隆起的斑块,直径大约有20~25mm,出现皮疹的同时还会伴有剧痒。病情比较严重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时,还可出现周围毛细血管扩张、皮肤颜色改变症状。皮疹消退后会留有色素沉着。多形性日光疹治疗要点:1、局部治疗外出前可搽15%氧化锌软膏。5%二氧化钛霜。4%二苯甲酮洗剂或霜剂。二羟基丙酮及萘醌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霜等涂搽。每日2~3次。2、全身治疗(1)抗组织胺药赛庚啶2~4mg;扑尔敏4~8mg每日一次口服。息斯10mg;克敏能10mg每日一次口服。(2)抗疟药氯喹250mg每日2~3次口服,病情控制后减至每日1~2周后,间隔2~4天递关药量一次,硫酸羟基氯喹100mg每日1次口服,服药期间注意其副作用,后者比前者副作用轻。二、多形性日光疹的基本常识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常见于中青年女性的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春夏多见,常反复发生。光暴露部位红斑、丘疹或痒疹样皮疹,重时非暴露部位也起类似皮疹。多形性日光疹是皮肤对日光照射而出现的一种迟发性过敏反应。发病机理不清楚,致病的光谱主要为中波紫外线(UVB),部分患者除UVB外,长波紫外线(VUA)及可见光均可诱发本病。发病可能与患者表皮色素含量、年龄、内分泌功能及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如锌、铜)有关。多于春季和初夏发病,以中青年女性好发。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遗传与地理环境可能是重要致病因素。大多数认为是由T细胞介导的迟发性光变态反应。其致病光谱主要是中波紫外线和长波紫外线。日晒过程及所承受照射量大小,不同病人其差异很大,部分病人有家族光敏史。真皮乳头水肿,苍白淡紫,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显示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有的可见表皮改变为海绵水肿,表皮内水疱及个别坏死的角朊细胞,有的仅真皮浅层或深层血管周围火,而无明显乳头水肿。本病好发于成年人,多在春末夏初季节发病,秋冬自然痊愈。皮损好发于日光暴露部位,以面及颈部多见。皮疹为多形性,病程约3~5个月。根据皮疹形态分为四型。1.斑块型皮疹为红色或暗红色片状或稍隆起的浸润性斑块,约有20~25mm大小,严重而时间长久者,可有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异色症改变。皮疹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自觉剧痒。此型多见。2.多形红斑型皮疹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红色或暗红色水肿性丘疹,边缘稍隆起。3.湿疹型皮肤潮红、肿胀,表面可见密集的针头至米粒大小丘疹、水疱、糜烂、结痂及脱屑,似湿疹样外观,有时呈苔藓样变,自觉剧痒。本型少见。4.痒疹型皮疹为红斑,米粒至绿豆大丘疹,结节。病程较久可呈苔藓样变。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自沉瘙痒。此型少见三、多形性日光疹怎样进行治疗1.局部治疗外出前可搽15%氧化锌软膏,5%二氧化钛霜,4%二苯甲酮洗剂或霜剂,二羟基丙酮及萘醌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霜等涂搽,每日2~3次。2.全身治疗(1)抗组织胺药赛庚啶2~4mg;扑尔敏4~8mg每日一次口服。息斯10mg;克敏能10mg每日一次口服。(2)抗疟药氯喹250mg每日2~3次口服,病情控制后减至每日1~2周后,间隔2~4天递关药量一次。硫酸羟基氯喹100mg每日1次口服,服药期间注意其副作用,后者比前者副作用轻。(3)皮质类固醇激素用于皮疹严重,特别是湿疹样烃的皮疹。可用强的松每日3...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